洁净手术部设计,关系到洁净手术室的安全性、可靠性和建设投资,与卫生管理和运行成本紧密结合。笔者近几年来,设计过大小医院手术室数百个,也参观过目前已建成或正在建的不少洁净手术部(其中有国内设计院设计的,也有国外承包商设计的),积累了一些设计洁净手术室经验。下面就结合这些经验,介绍一下洁净手术部的典型布局。
洁净手术部布置原则
洁净手术部的目的,是最大限度地保持无菌清洁环境,防止交叉感染。而洁净手术部合理布置,是防止交叉感染的最有效方法。因此,洁净手术部合适的平面布置、分区及合理配置辅助用房,极为重要。按照这一原则,我们以手术室为中心的洁净区域,和手术部外的非洁净区划分界线,两区域中间为清洁区。这样,手术区有机地将其它辅助用房合理地组合在一起,构成一个相对独立、互相联系的医疗区。
如何处理人员和物品的流向,是设计洁净手术部重点。它反映了手术室的控制思路。笔者认为,在洁净手术部平面布置中,应遵循人、物分明,洁、污分隔,污物不扩散三原则。具体实施中,应采取“入口分流”、“内外廊分流”以及“污物不扩散”方式,严格控制洁净区与非洁净区界面。
入口分流:是指在手术部的入口处,有效组织起控制进入洁净手术部的各种人、物流线,如手术前、后病人人流,家属人流,手术前、后医护人员、工务人员人流,洁净物流,及污物流等,各行其道,防止清洁污染流线互相干扰。
内外廊分流:是指在贴近洁净手术室外,增设外廊,与手术区内走廊沟通。封闭在手术区内的走廊,为洁净通道,仅做洁净流线。手术外走廊是清洁走道,配置污物流线,形成一条单向流流线。手术前,医护人员和病人只能向前走,进入手术室。手术后,医护人员和病人也只能向前走,离开手术区。这样避免互相干扰,交叉感染,在整个系统上保证了手术部核心区内达到无干扰、基本无菌的环境要求。
污物不扩散:是指将污染源尽快就地消除,为此,洁净手术区内,必须配备消毒室。将手术期间的病菌,尽快消灭在手术结束后,即手术后将污物装袋运出,污水用吸水器吸入瓶中运出,不允许将污物扔到外廊后再集中处理,也不允许将污物水直接接入下水道。这样就遵循了“污物不扩散”原则,使污染不扩散到整个走廊和下水道。
总之,手术环境控制是一种全过程控制,合理布置人员和物品流向是设计洁净手术部的重点。我们是按照医院术后感染是以“接触感染”为主、“空气感染”为辅的思想原则,布置洁净手术部的。
典型1:中央岛型
该形式基于手术感染是以“接触感染”为主的观点,将手术器械、敷料优先设置,其它人流放在其次,由电梯运来的无菌材料,通过中央洁净厅送入各个手术室。在中央洁净厅里面,一二名护士必须进行洗手和换衣后进入,其它医生、护士和病人都从外廊进出手术室。使用后物品,由外廊运出,而且医生、护士使用的洗手池,也设置在外廊。这种类型的手术部,在中央洁净厅必须配备专门的器械护士。手术时,必须要有人等待。当手术室增多时,外廊也随之加长。另外,外廊窗户要进行密闭处理,走廊必须是洁净环境。
典型2:单走廊型
单走廊型是从“污物不扩散”观点出发,将手术使用后被污染物品的处理,作为优先考虑的重点,而人员流程并不重点考虑。手术使用后器材、废弃物,必须打包后运出。需要消毒处理的物品,就地消毒后运出,或返回手术室。该形式的手术室必须带前室,其功能是在手术前、后,对手术物品进行有效彻底地消毒。
典型3:双走廊型(污物型)
国内洁净手术部形式,大多数为双走廊型(或多走廊型)。这种形式已被大多数医护人员、工程技术人员接受。它从“防止交叉感染”着手,关注手术使用后的器材、物品处理,注重消毒。将手术使用后的器材、废弃物,由外走道送出,其它器材、医生、病人,则全部由内走道出入。这种类型的手术部特点是人、物分流,洁、污分隔,最大限度地保持手术室无菌环境。在一次性医疗器材大量使用,而带来废弃物日益增加的今天,防止交叉感染,该形式是值得研究。
典型4:单向流型
此类型手术室,严格遵守洁、污分流原则,病人、医生、无菌物品,都是单向流,不允许逆向流。术前病人、医护人员、器材,是清洁体,从洁净走廊进入手术室。术后病人、医护人员、器材,从手术室另一侧门,经清洁走廊出去。两者之间互相彻底不交叉,是解决洁、污分流最彻底的设计方案。但这一类型手术室,随着手术室数量增多,平面流向和设计变得相当复杂,走廊也变得越来越长,有时为减少走廊长度,不得不增加二次更衣的空间。
典型5:双走廊型(清洁型)
该型式手术室平面布置,大致和双走廊型(污物型)相似,只是手术室术前医生、器材是清洁的,由洁净走廊进入。而术后医生从清洁走廊出去。在这里,病人进出手术室都从外廊完成。病人被认为是污物体,而且术后医生也是感染体,必须从外廊出去。此类型的手术部运行、管理比较方便,因为洗完手的医护人员和消毒后的器械,才是真正安全可靠的。但洁净走廊内人员活动产生的菌尘,会对人员、器械产生污染,应引起足够的重视。